這是商業週刊的文章,商業周刊 第1107期,2009-02-09,口述:聖嚴法師,「身心安頓的力量」。

  在前言裡提到:

  二月三日,聖嚴法師辭世。二○○一年,台灣人首次面對經濟負成長,失業率創新高,對未來惶惑不安。當時本刊特別專訪聖嚴,談亂局中如何安頓心靈。當年他的智慧之語,如今讀來仍十分雋永,更具有安定的力量。

  文章開頭即提到身處亂局法師自身的經歷:

  我在日本留學寫博士論文時,剛好遇到日本要與台灣斷交的變局,由於中華民國的護照將得不到日本承認,當時的留學生都惶惶不安,放下學業到處打聽各種消息,小道消息越多,人心反而更慌亂。

  在混亂中,我反而安安穩穩的準備我的論文,上圖書館查資料。我的想法很簡單,等到要將我強迫遣返時,我就走人,否則我還是做我應做的事,心不亂才能做事,我就向同學說:「火還沒燒到你,不要怕,燒到了,再避火還來得及!」但是大家都聽不進去。亂了近半年,局勢明朗了,台灣同學的學業沒有任何進展,但是我的博士論文卻已完成了大半。

  看到這兩段文字,讓我想到一句就時常聽到的口號:「處變不驚」。這句話雖然八股,但法師他並不是八股,他只是很理智的去面對當前的事情而已。這種態度值得我輩學習,只要靜下心來,拋開喜、惡、憂慮等心情,專注於如何完成當前的任務,事情就會有個滿意的結果。


  接著法師提到人生需要有個目標:

  當物質的條件越差時,精神的層次反而可以超越環境向上提升。人不應該總是往物質方面想,只想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重要的是應該想想你生命的目標在哪裡。

  現在大家人心惶惶,是因為沒有目標,一九六九年我到日本時,身上只有一張去程的機票,回程的機票在哪裡都不知道,我有信心且很安頓的原因是,我有一個學習的使命,我知道我一定能夠完成它。現代的人沒有目標,人生沒有任務,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挫折不安,人應該檢視自己的使命,錢多錢少不是大問題。

  想想我自己的經驗也的確是如此。當我有目標的時候,那段日子就會活的充實、愉快、自在;而當目標達成或褪色時,人生的步伐就會散亂,終至迷失。


  面對台灣2001年經濟負成長的困境,法師提出了他的因應之道:

  台灣人現在的問題,在於想要過更好的物質生活,開習慣了賓士、凱迪拉克,要他回去騎機車,是寧願死也不願過以前的苦日子。其實,台灣人應該想一想,從騎腳踏車、機車到開轎車,最後開名車,這期間只有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以前可以那樣過活,現在為何不可以?

  從貧賤到富貴,人心是最感到快樂的,但是從富貴降到貧賤,人心就往往無法適應。紅樓夢描寫富貴世家,家道中落的過程,書中的人物是痛苦。面對經濟的衰退,台灣現在就像是紅樓夢的縮影,但是台灣現在的經濟並非一蹶不振,只是成長慢下來而已。

  花無百日紅,台灣的成長不可能永無止境。天天晴天,草木都要枯死,經濟的變化就如季節的變化,自有一定的調整規律,人們應該學習調整自己面對它。經濟不好,就節省一點,節制一點物質的欲望,現在人的痛苦就是想要的太多,實際需要的並不多。

  日子並不是真正的不好過,而是前後比較之下,「由奢入儉難」所衍生的心裡難過。以前能,現在當然也做得到!別人可以,我們也沒有理由過不下去!


  最後法師以一位地產大亨的真實故事結尾:

  以前有位房地產大老闆,有一次遭逢不景氣,周轉不過來,結果連自己住的房子都被查封。有一位朋友看他可憐,就借一間屋頂上加蓋的鐵皮屋給他住,一家五口就擠在這小屋中,一天只有兩把麵條度日,小孩子還是照常上學,只是便當只有麵條而已,夏天熱得受不了,白天就到公園納涼,晚上再回去睡覺。

  如此過了一年,這位大老闆終於東山再起。如果這個老闆當初想不開,有了輕生的念頭,這一家人現在還有快樂的日子嗎?因此,「活著」比「什麼都沒有」重要,只有活著才有希望,只要有最低限度的物質維生,人就可以活下去。

  完整原文請連結到商業週刊觀賞。希望大家都能夠從文章中獲取正面的力量,並將這力量傳給深陷困境的朋友,一起迎接明日的陽光。要記得不管環境如何變化,太陽依舊會升起!

arrow
arrow

    牛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