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在暹邏」是一部描寫親情、愛情與友情的電影。全片中有許許多多的小故事,但是直到看到片尾最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所有的小故事都是編導嘗試以不同的角度來切入與探討相同主題:至愛的逝去。或許是親人過世,或許是一段愛情的結束,這是否會使我們喪失了愛人的勇氣?

  只可惜這許多的小故事之中,也包括了一個爭議性的同志話題,電影的確因此而增色,卻也反而喧賓奪主,掩蓋了電影原本的思考主軸。

  (小心有雷)

  緯來電影台2010/02/21 21:00播出,2010/02/28 17:00重播。


  電影才開始沒多久,小小主角們的尋寶遊戲馬上牽動我的嘴角上揚,發出會心的一笑。在我小的時候,也曾和妹妹與兩位堂弟玩過這種遊戲,循著藏寶圖中的線索去尋找寶藏,找到的寶藏居然會是另一張藏寶圖,就這樣反覆個四五次才能找到真正的寶藏。

  回想這個外人看似無聊的蠢遊戲,我們卻玩得不亦樂乎,更妙的是,我們堂兄弟幾人的對話竟然和電影中的對白如出一轍:

  堂弟:「欸,怎麼又是另一張藏寶圖,你幹嘛弄得這麼複雜?」

  我:「趕快找啊!不然我下次改簡單一點好了。」

  堂弟:「噢,不!這樣比較好玩!」(外加相視而笑)

  只不過我們沒遇過電影中倒楣的結局:寶藏竟意外被旁人破壞了!而這也是編導故意設計的伏筆,看到最後一幕就知道了。(我盡量不要透露劇情啊!)

  記得我們四人之中,因為我比較年長,所以鬼點子最多,每每讓弟妹們傷透腦筋,我就在一旁觀看,一邊傻笑,一邊提示線索。如果你以為我的謎題最難,那就大錯特錯了,小堂弟的謎題才是最難的,他的無釐頭總是讓我們跌破眼鏡。有時讓他哥不好意思了,堂弟就會給小堂弟使個壞眼色,而我這時總是會說:「就是因為這樣才更難猜,才更有趣了呀!」

  P.s.: 我們的藏寶圖中最常見的形式真的就是像電影中那種風景示意圖,後來為了增加神秘感,還都會故意畫得很簡略,只繪製關鍵特徵的部份。編導鐵定有玩過類似的遊戲,才能這麼精準的呈現出尋寶遊戲場景中的每個細節與人物互動的神情。


  「愛在暹邏」故事的主軸有兩條線,第一條線是小主角們之間的感情糾扯,另一條線是缺了一角的家庭如何走出陰霾的故事。

  第二條主線中特別吸引我的部份是,編導塑造了堅強的老媽與溺愛的老爸兩個不同性格角色的對比。堅強的老媽在事件過後一肩扛起家計責任,此外還努力的看住僅剩的家庭成員,維繫著越來越多裂痕的家庭不至於支離破碎。溺愛的老爸在事件之後卻因自責而日漸頹廢,反而成為家庭的負擔。

  在老爸與老媽之間,我是比較喜歡老爸這個角色的。對於老爸的無法面對現實,我當然不贊同,但是我喜歡他的寬容,喜歡他創造樂趣來經營家庭的作法,因為我相信這麼做是凝聚家庭向心力最好的方法。

  相較之下,堅強的老媽在家裡被厚厚陰霾籠罩的時候,是她維持住了這個「家」,如果沒有了老媽這個角色,「家」早就不存在了。只是嚴肅的臉與過多的關心壓得家庭成員喘不過氣來,讓她的好意、她的貢獻打了折。

  堅強與包容,家庭裡就是需要同時存在著這兩種元素才能圓滿。


  本片的導演設計情境的功力堪稱一流,鏡頭隨著劇情順暢的流走、穿插、交錯,深度內涵的對白、細膩的表情變換,搭配著為電影特製的歌曲,藉由視覺、聽覺、語言種種元素交織勾勒出的情境,導演帶領著觀眾遨遊於一個看似處處不完美卻處處充滿愛的寬闊世界中。

  電影中段,兩位小主角躺著聊著心事,其中一位訴說著他多年來承受了親人分離之苦,與獨自一人過生活的孤寂的感受,失去愛的苦甚至讓他沒勇氣再去愛人,卻反而讓他更寂寞了。而此時鏡頭跳接到另一位主角的母親夜尋愛子的場景,這是一位已經失去了女兒的母親,正著急擔心著企圖尋回僅剩的兒子,她是無法再承受失去僅剩的兒子呀!關於失去至親的對白是那樣的感人,而夜尋愛子的畫面又使得單調的對白頓時變得立體、有厚度,有血有肉真實的演繹,於觀眾的腦海中。

  這段太經典了,這時候我要開始痛恨自己為什麼聽不懂泰國話了!呃?


  適當地留白,讓觀眾更加好奇,不說死,讓劇情有更多想像,留些遺憾,讓戲劇張力能延續到謝幕之後。

  礙於電影篇幅,任誰都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清楚交待小主角們友誼的發展過程,這段故事算是有很多的留白。而編導巧妙的利用了木偶這道具來交待一切,當小主角看到櫥窗內熟悉的木偶時,那種悸動,暗示了兩人友誼之深,絕不只是好朋友而已。「哦…或許他們小時候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吧!」當電影演到這裡時,我的心裡是這麼想著的。如果這時去上個廁所,說不定我會在腦海中幻想一些情節把這留白給補上呢!

  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真正提到小主角的性向。是意亂情迷?是同情?是感恩?是探索的過程?還是與生俱來?然而選擇聖誕飾品的橋段,是否正代表著小主角對性向的選擇?電影裡沒講,但是觀眾會有自己的想法。就因為沒講死,反而讓觀眾可以用自己的理由去喜歡這部電影。

  因為留白,有許多細節未曾交待,散場後觀眾一定帶著滿腹的疑問,但是有趣的地方正是這裡:觀眾所有的疑問,就在電影裡都可以找到解答,因為編導在戲裡不著痕跡的埋藏了許多線索,不相信嗎?那就再看一遍吧!

  我猜,編導肯定有玩過尋寶遊戲,而且精通此道,才有可能在戲裡一方面處處留白以增加觀眾自行想像與發揮劇情的空間,另一方面卻又暗藏了重要劇情的提示。或者說,這編導可真磨人啊!想輕鬆一下欣賞個電影,卻還要拼命的找碴、做推理,真是要人命唷~


  電影裡最重要的配角:一個長得像小主角姊姊的陌生人。這「路人甲」的角色實在太重要了,因為她的偶然出現,讓家裡再度充滿了活力,賦予這缺角的家重新完整了的假象。

  雖然她驟然離去,她的臨別之語(以尋寶遊戲呈現),竟也給了這個家一個重新修復的契機:「即使太多的愛會讓我們犯了錯,但這總比不曾為愛付出過要好的多,不是嗎?」看著這段話,我心裡好感動,原來所有的衝突與不幸都是源自於愛,原來這個家一直都充滿了愛,從來就沒缺乏過。

  片尾,爸爸再問了一次:「女兒為何不在照片中」,媽媽回應:「不,女兒那時仍和我們在一起,是她幫我們三人拍的照片」。那天,爸爸終於帶著笑容入睡。

  假姊姊不會再回來了,「今後只剩下我們三人了」,大家都要更努力啊!


  提到「愛在暹邏」,就不能不提電影裡的歌曲,這幾首為電影量身訂製的歌曲在電影中不只是配樂而已,由於導演本身就是音樂人,他把歌曲與電影揉合,歌曲根本就是劇情的一部分,它們就是人物的對白,只不過比一般的對白多了音調與旋律。

  片頭的歌很棒,雖然不知道在唱什麼,但就是覺得好聽。而片中多次出現的主題曲,竟也在動人劇情的推波助瀾之下,讓歌曲生動了起來。


  電影裡有幾個鏡頭,房間中的照片真的是多到嚇人啊!為什麼要放那麼多照片呢?是因為得不到所以才需要擁有照片?還是因為失去了,甚至漸漸淡忘了,才需要照片來幫助回憶?用照片來證明愛與所愛的存在?


更多「電影」觀點:

  「三個白痴」--印度電影

  攻其不備 (The Blind Side)

  電影:九降風

  [電影] 送行者

  {Proof} 證據 – 電影觀後感 III

  {Proof} 證據 – 電影觀後感 II

  {Proof} 證據 – 電影觀後感 I

arrow
arrow

    牛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