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萬籟俱寂的夜裡,夜深人靜之時,閉起眼,偶爾會超脫時空,一幅又一幅既熟悉又生疏的畫面從眼底浮現。在不久前,自己還是個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的熱血青年,對工作充滿了熱情與憧憬,幻想著從指尖流洩而出的程式,總有一天能夠征服世界,讓天底下所有運作中的電腦都俯首稱臣,無一例外。

 

  那時的我雖偶有耳聞,在職場上有另一未知的族群,他們頂著光鮮的頭銜,窩在舒適的角落,領著公司的薪水卻不見得有多少建樹,甚至偶爾會莫名的攻擊路人。我沒見過這些人,不關心也不好奇,一心只想在工作上好好表現,朝向「征服世界」的目標邁進!

 

  隨著經驗的增長與歷練,做過的案子多了,見過的世面也多了,(自以為)慢慢的摸清楚了自己的能耐與極限,也漸漸的學會了調和工作與生活。若以爬山做比喻,先前為山腳下時期,一心只想快快攻頂,現在則為半山腰時期,熟悉了山勢,知道如何自在的上山。

 




  由山腳到達半山腰,似乎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無關乎個人經驗與能力,只要「時間」到了,心態上就會從山腳下時期的「積極進取」,轉變為半山腰時期的「熟練順暢」,最後進入山頂洞時期的「安逸逃避」,此即先前提到的「偶有耳聞的未知族群」。

 

  為何稱為山頂洞時期呢?因為此時各方條件皆已到達頂峰,卻喜歡躲到洞穴之中養老,享有這一切利益,並盡力保護它。

 

  曾經讀過一篇關於放風箏的文章,文章中的主角到國父紀念館放風箏,剛到之時就發現已經有許多人在放風箏了,但他們都集中在國父紀念館的一個角落裡,這真是有趣,國父紀念館這麼大,為什麼大家喜歡在同一個角落裡湊熱鬧?主角不想讓自己的風箏與他人的糾纏不清,便到人少的地方去。主角奮鬥了一陣子,好不容易終於讓風箏飛上天際了,這時才發現為了順利操控風箏,自己一步步往風過來的方向倒退行走,最後竟然也進入了那個擁擠的角落,風箏最密集的地方。

 

  我在爬山的過程中,或許如同文章中的主角一樣,正不知不覺的進入了山頂洞時期,退守到舒適安全的角落中,我是否曾經無心的攻擊了偶然出現在洞口的路人?

 




  俗話說:一山還有一山高。從山頂上望出去,必然會看到更高的山峰。是以山腳、山腰、山頂三時期,並非指成就的高低,而是個人心理狀態的呈現:積極、老練、逃避。

 

  除了這三種心態之外,還有超脫此三種心態的第四種心態:該做就做不為了任何目的而做。各時期的成就自有高低,能力亦各不相同,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所要面對的課題。具備第四種心態的人,對於這些因素皆了然於胸,但在各時期的心態上則沒有不同,該做就做不為了任何目的而做。

 

  爬山時心中無山,有形的山自然不會成為無形的束縛,怡然的一山翻過一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牛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