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次寫得不夠盡興,數月之後的今天再來補足。


  還記得仍在學校時,老師總是教導我們:「搭車要讓座老、弱、婦、孺!」看到比我們更需要座位人上了車,請不要吝惜愛心,大方的讓座給他們。這些話,幾乎已成為刻板教條了。

  不管是公車還是捷運,車廂內皆設置了博愛座,但在很久很久以前,並沒有「博愛座」這個名詞,不知道這名詞是哪位聰明人發明的,它讓「霸著座位不起身」成為一種罪惡,年輕人只要一坐上去,就成了沒有愛心、甚至沒有良心的人。


  在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博愛座只不過是「貼著一張小小標籤的普通座位」。曾幾何時,我漸漸長大,博愛座的標籤也彷彿跟著我「成長」,標籤紙越來越大張,也越來越醒目,它從單色變成了彩色,亦從文字變成了圖形。

  終於在某一天,有另外一個聰明人,把往昔「貼著標籤的普通座椅」漆上了顏色。從這天開始,博愛座從一個「虛擬的概念」,落實成一個「一眼就可以明顯與普通座椅區別的實體」了。我的老天爺!這設計真是太聰明了= =|||


  然而這種「特殊座椅」的數量,竟從每個車廂只有兩張,漸漸的增加到四張、六張、八張。這下可妙了,通勤族為了響應「節能減碳」而高高興興的去搭公車、捷運,一上了車,才發現「我不能沒有愛心」變成了如影隨形的擔心,隨著車門開開關關,一路相隨,直到下車的一刻,呼~終於解脫。

  原本為了激發善行的聰明設計,竟成為通勤族避之為恐不及的「刑具」。


  早上出門趕著上班,恍恍惚惚其實根本就還沒睡飽,一上車就睡著了,哪還有精神仔細觀察要讓座給誰。到了傍晚,上了一整天班,已經十分疲倦了,拖著疲憊的身軀搭上公車、捷運,在這個時候,想要指揮屁股移開座位,內心百般掙扎。

  與其坐下之後,睡得不安穩,許多通勤族寧願奉行「一開始就不坐」的哲學,一路站到尾,即使座位就在眼前,也不願意坐下。此策略看似比較累,卻可免去在斷斷續續的半睡眠狀態下,還要時常驚醒,掙扎著「要不要讓」,以及「要讓給誰」的困擾。


  在公車上,長程的旅客,大都會走到最裡面,有空位就坐,沒空位也站得舒服。一方面可以卡位,提高等待空位的機率。另一方面,老人幾乎都在前排,很少會走到後段的位置,如此,一旦坐到後排的座位,幾乎就沒有讓座老人的問題了。這策略似乎是比「一路站到尾」要高明得多。

  偶爾,在捷運之上會看到「沒有同理心」的青少年,明明老人、孕婦就站在面前,仍然大辣辣的霸著博愛座不讓。更惡劣者,甚至在旁人提示讓座時,還會大聲嗆回去,絲毫沒有羞恥心。


  「死霸著博愛座不讓」固然不對,而「一路站到尾」也不好,這兩者正好是兩個極端,其實還有一種更好的策略:「有空位就先坐下來,不需要難為情,然後雙眼緊盯著開開關關的車門,一見到老人、孕婦、傷殘者就讓座給他們。」當你聽到一聲「謝謝」時,雙方都會因為讓座的動作,而以愉快的心情來開啟這一天的序幕。

  這一刻,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博愛座的設計,不止是為了讓老人、孕婦、傷殘者能夠安穩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其實博愛座的設計也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一般大眾在讓座之後,能夠自信的對自己說:「我這個人其實也還蠻不錯的!」,日行一善,內心將更充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牛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